天地仁道的「天」,
是否等同玉皇大帝?
在中華文化裡,「天」的概念模糊而抽象,有許多不同定義,玉皇大帝是否就是「天」,也有不同說法。而天地仁道的「天」,與道教的玉皇大帝定義是不同的。
在道教裡,「天」就是玉皇大帝,人稱「天公」、「天公伯」,率領、管理眾神,是天庭裡的帝王,有著穿龍袍、戴帝冠的皇帝形象;但在更早之前的周朝,「天」沒有具體形象,人們只以一塊牌位祭祀,以示蒼穹無形;天地仁道的「天」沒有形象,包羅萬有,無所不在,類似周朝尚未人像化的「天」。
農曆正月初九為「天公生」,即玉皇大帝的生日,人們在這天祭拜玉皇大帝,感念祂的庇佑。但天地仁道的「天」無始無終、永恆不滅,沒有生日,概念上較類似基督教裡沒有起始,永恆存在的神。
玉皇大帝並非道教的最高神祇,其上還有創造宇宙、化生玉皇大帝的「三清道祖」:元始天尊、靈寶天尊、道德天尊。若玉皇大帝是皇帝,三清道祖就如同退居幕後的開國太上皇。在天地仁道裡,「天」是萬物的起源,至高無上的最高神祇,如同基督教《聖經·詩篇》九十二章8節,對創造宇宙、至高主宰「神」的頌讚:「耶和華阿,惟有祢為至高,直到永遠。」
因此在概念上,天地仁道的「天」不等同玉皇大帝,較接近周朝時無形的「天」和基督教的「神」。
參考資料:
- 林金郎,《神靈臺灣 第一本親近神明的小百科》,台北:柿子文化,2018。
- 詩篇第九十二章,網上聖經恢復本,http://www.recoveryversion.com.tw/Style0A/026/read_List.php?f_BookNo=19&f_ChapterNo=92&f_VerseNo=8#8
(來自網路的參考資料皆附網址連結,但若資料來源網站因遷站、關閉等原因,導致網址連結失效,敬請見諒。)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