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教裡的科學第1期:從人類學看亞當夏娃

 宗教裡的科學第1期:從人類學看亞當夏娃

狩獵採集比種田輕鬆?
偷吃禁果:得了智慧,導致難產?
農耕文明造成傳染病增多?

主題:基督教‧聖經‧人類學‧演化‧農業史

點我看電子書(電子書閱讀時有如紙本書的翻頁效果,並多了註腳,方便查找資料來源)


「人類學」是研究人類及其文化的科學,包括遠古人類的身體演化與生活方式。亞當與夏娃是聖經記載的人類始祖。聖經對他們的描述,與人類學的研究是否有相符之處?

圖1-《亞當和夏娃》(Adam and Eve):阿爾布雷希特‧杜勒(Albrecht Dürer,1471-1528,神聖羅馬帝國畫家)1504年作的銅版畫。亞當與夏娃原在伊甸園過著快樂的生活,卻因蛇(撒旦)的引誘,嚐了神禁止吃的善惡知識樹果子,而被逐出伊甸園。圖源:美國芝加哥美術館(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),https://www.artic.edu/artworks/51498/adam-and-eve

為什麼亞當夏娃吃果子維生,不是去打獵?

《聖經‧創世紀》記載,神耶和華創造人類,男的叫亞當,女的叫夏娃,並安放在伊甸園裡。在那裡,人類不用種田,也不用工作賺錢,只需享受園中自己長出的各種果子:「耶和華神使各樣的樹從地裏長出來,可以悅人的眼目,也好作食物」(二章9節);神還說「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,你可以隨意喫」(二章16節)。

亞當、夏娃採果子維生的生活,可能和我們想像中的遠古人類不一樣:原始人不是應該拿著長矛石斧,到處狩獵長毛象和馴鹿來吃嗎?

我們五十萬年以前的祖先是如何取得食物呢?早期的人類學家可能回答「人類自古就是獵人」,因為遠古人類的食物中有肉,石器上也發現切肉的痕跡。

但這只證明他們會打獵吃肉,無法推斷他們平常吃多少肉,以及在食物中的占比。

人類學家賈德‧戴蒙(Jared Diamond),曾在紐幾內亞高地,和剛脫離「石器時代」的土著一起生活。某天他跟隨十多名男性土著出去打獵,忽然有人發現獵物,衝入樹叢裡。他以為會有野豬或袋鼠衝出來攻擊人,嚇得想找樹爬上去躲藏。

然而土著們一邊歡呼,一邊從樹叢裡提出來的獵物,是兩隻體重不到十公克、還不怎麼會飛的雛鳥。他們那一天的其他斬獲,只有幾隻青蛙及一些香菇。

既然這些現代土著都很少狩獵大型動物了,那麼五十萬年前武器更簡陋的人類,就更不用說了。除非在植物稀少的地區,否則他們的主要熱量來源不是打獵得來的肉類,而是採集來的野菜、果子,或地下挖出的植物根莖。

我們的早期祖先與其說是「獵人」,說是「採集者」可能更恰當。難怪伊甸園中要長滿果樹,供亞當夏娃採摘享用了!

圖2-採果圖:進入農耕文明前,我們的祖先與其說是「獵人」,說是「採集者」可能更恰當。

偷吃禁果:得了智慧,頭顱變大,導致難產

伊甸園的樹上果子大多可以吃,例如生命樹。但是神也吩咐人類:「只是善惡知識樹上的果子,你不可喫,因為你喫的日子必定死」(創世紀二章17節)。人類原是永生的,但吃了這果子將迎來死亡。

為什麼吃了必死?因為善惡知識樹的果實能賜予知識與分辨善惡的智慧。有知識與智慧不是很好嗎?但在基督教的觀點裡,我們應凡事倚靠神、順服神,而不是仰賴自己的知識。我們如果有「自己的」知識與智慧,不再依靠「神的」旨意而活,這是背離神,下場就是失去永恆的生命。

圖3-伊甸園的兩種果樹:根據聖經恢復本的解釋,生命樹代表「神」,吃其果子象徵接受神作我們的食物、享受與生命;善惡知識樹則象徵神以外的一切事物,包括看似美好的知識。這裡表現了兩種抉擇:我們應順服神,在神的引領下過著甜美的生活,還是仰賴自己的知識,凡事獨自拚搏?

然而,惡魔撒旦化身為蛇,引誘夏娃吃善惡知識樹的果子,說它能使人有智慧:「你們喫的日子眼睛就開了,你們便如神知道善惡」(創世紀三章5節)

結果夏娃禁不住智慧的誘惑,摘下吃了,還給自己的丈夫亞當吃。於是,人類有了知識與智慧,卻也背離了神,遭受神的懲罰。

神給夏娃的懲罰之一,是懷胎生產的痛苦:「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,你生產兒女必受苦楚」(三章16節)。

與其他動物相比,人類確實特別受生產之苦。牛隻分娩時,彷彿沒注意到小牛已經誕生;大猩猩通常能一邊生產,一邊進食。根據以上例子,我不敢說其他動物生產時完全沒有痛苦,但至少比較起來,人類所受的痛苦更大。

人類女性飽受生產之苦的原因之一,是人類的嬰兒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相比,頭顱更大、體重也更重。

約兩百萬年前開始,人類祖先的腦容量隨演化漸增。一百六十萬年前的直立原人(Homo erectus)腦容量約900立方公分,五十萬年前增大至1100立方公分;至於現代智人(Homo sapiens),也就是現今人類,成年人腦容量平均為1400立方公分,足足是大猩猩的兩倍多。

腦部變大雖使人有智慧,卻易造成難產。若胎兒的頭部太大,難以從產道出來,母親的生產過程會很困難,甚至可能喪命。

因此人類嬰兒特別需要在腦容量發展成熟前,提早出生。北印度特有的恆河猴,出生時腦容量已達成猴的三分之二;但人類嬰兒在腦容量只有成人的四分之一時,就被提早生出來。

即使如此,人類嬰兒的腦部還是很大,對母親來說是不小的負擔。下圖是黑猩猩與人類雌性骨盆與嬰兒頭顱大小對照圖,黑色部分是骨盆與嬰兒頭顱間的空隙,可以看出黑猩猩母親的骨盆與嬰兒頭顱間的空隙很大;反觀人類嬰兒頭顱太大,而母親的骨盆太窄,難以通過產道。 

 

圖4-黑猩猩與人類雌性骨盆與嬰兒頭顱大小對照圖:與黑猩猩相比,人類嬰兒的頭顱在母親骨盆中所佔比例更大,更難通過產道。

此外,人類嬰兒不但腦部大,體重也重。母大猩猩平均比人類女性還重,但是人類嬰兒出生時的平均體重卻達3.2公斤,是大猩猩嬰兒的兩倍。 嬰兒佔母親體重的比例,人類比大猩猩大得多,這也是女人懷胎、生產特別痛苦的因素

由於上述原因,在缺乏醫療的環境下,人類的產婦比其他動物的雌性更容易死於難產。《北史》記載,西魏文帝的第二任皇后郁久閭氏便因難產而死,年僅十六歲:「后懷孕將產……產訖而崩,年十六,葬於少陵原。」 即使到了2010年,在醫療落後的國家如索馬利亞,每十萬例活產仍有一千名孕婦喪生。

在聖經故事裡,女人遭受生產之苦,是吃了善惡知識樹的果子,獲得智慧的懲罰;在人類學觀點裡,人類女性的難產確實和智慧有關。我們快速演化出巨大頭顱獲得智慧,但女性卻沒演化出足夠寬大的骨盆,導致生產困難。

種田比狩獵採集更辛苦

人類吃善惡知識樹的果子後,就被神逐出伊甸園,必須辛苦種田才有得吃:「你必終身勞苦,纔能從地裏得喫的」(創世紀三章17節)。

如果說伊甸園裡的生活,如同人類進入農耕文明前,狩獵採集的生活,那麼種田真的比追捕獵物、採集野菜果子還辛苦嗎?

約在一萬年前,人類的生活方式發生革命性的變化,開始由狩獵採集走向農業,稱為「農業革命」。

有些學者宣稱,農業革命讓人類免於狩獵的危險,不用四處奔波採集食物,只要在定點耕種,就有糧食收穫,享受安定、飽足的生活。

然而,農業生活可能比我們想像中的更辛苦,狩獵採集相較之下反而悠閒而舒適。

現代殘存的狩獵採集者,通常只需花三到四小時,就能收集一天份的食物。依此推斷尚未耕田的遠古人類,可能只要花半天的時間打獵、挖根莖、摘果子,接著還有半天的時間,可以和親人聊天、講故事給孩子聽,或到草地上玩耍休息。雖然有時得面臨猛獸的威脅,但整體來說他們的工作時間比農民短,甚至比現代許多上班族的工時還少。

可是農業生活就沒這麼輕鬆了。古代農人得在烈日下為作物除草、驅蟲,大老遠挑水來灌溉,從早到晚忙得焦頭爛額,只求順利收成。

其實我們的身體不是演化來種田的。我們努力挑水,在田裡彎腰除草、收割,並非身體天生適應的活動,造成脊椎、膝蓋與脖子的傷害。研究古代骨骼後發現,人類進入農業時代後,更常出現椎間盤突出、關節炎與疝氣。他們在農務的操勞下,身體狀況可能還不如採集維生的祖先。

圖5-亞當夏娃耕田圖:耕田可能比狩獵採集更辛苦。


比野獸更可怕的戰爭

有人可能會說,至少進入農耕社會後,我們住在有圍籬保護的農村裡,不用冒著生命危險與獵物搏鬥,也比較不用擔心野獸的襲擊。

但這證明農耕社會一定比較安全嗎?恐怕不一定。因為人類雖然避免了野獸的攻擊,但人與人之間的戰爭增加了。

過去靠採集維生的部落,如果遇到比較強的敵人襲擊,他們可撤退搬家;但農業社會的糧食來源極仰賴田地,且因定居而有自己的家園,若強敵來襲,農民往往為了捍衛自己的田地與家園,與敵人拚死相搏。

「武王伐紂」便可能是爭奪糧食與耕地的戰爭。我們常聽到的故事是,商朝暴君紂王暴虐無道、沉迷酒色,於是仁心愛民的周武王興起仁義之師,推翻暴政。孟子評論這場戰爭為「以至仁伐至不仁」,是仁者對不仁者的正義之戰。

這樣的說法或許反映部分真相,然而事實可能沒這麼簡單。史書《左傳》提到「昔周饑,克殷而年豐」,「殷」指「殷商」,就是商紂王的商國。原先周國發生飢荒,打敗商紂王後就糧食豐收。可見武王伐紂,也可能是周國掠奪糧食的競爭生存之戰。

中國歷代為了擴張或保衛田地與家園,付出的慘痛代價歷歷在目。《尚書》描述武王伐紂極為慘烈,甚至「血流漂杵」;隋煬帝為了防禦外族,「築長城東西千餘里,皆徵百萬餘人……役而死者大半」;厓門海戰中,宋軍拚死抵禦元軍,幾乎全軍覆沒,眾多後宮及大臣相繼跳海,「浮尸(意同「屍」)出於海十餘萬人」。農業社會為了田地、家園所打的戰爭,恐怕比狩獵採集者的部落之爭,或野獸的襲擊更加可怕。

圖6-Adam and Eve Driven out of Paradise(被逐出伊甸園的亞當與夏娃):此畫為小漢斯‧霍爾拜因(Hans Holbein, the younger,1497-1543,神聖羅馬帝國畫家)作,創作時間約在1517~1543年間。圖中的亞當夏娃臉上充滿驚慌與哀傷,因他們無法繼續在伊甸園享受神完全的呵護與餵養,而等在前方的,是死亡、痛苦與災禍。在我看來,圖中死神或許也能代表步入農業社會後,將面臨的傳染病與戰爭吧!圖源:美國芝加哥美術館(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),https://www.artic.edu/artworks/22220/adam-and-eve-driven-out-of-paradise

種田使人類短命?

亞當與夏娃原是永生的,但因偷吃禁果,迎來死亡,必須靠生兒育女延續群體生命。即使如此,亞當仍然很長壽,活到930歲(創世紀五章5節)。

然而,他的子孫整體來看,卻一代比一代短命。亞當的兒子賽特,活到912歲;賽特的兒子以挪士,活到905歲;又過了幾代傳到拉麥,只活到777歲;最後,由於人類充滿情慾、淫亂和強暴,神又將人的壽命削減至120歲(創世紀六章3節),這也約略是現今人類的壽命極限。

為什麼人的壽命愈來愈短呢?照聖經恢復本的解釋,是人類愈來愈背離神,愈來愈依靠肉體情慾導致的結果。那麼,依人類學角度看,人類脫離採集生活,進入農業文明後,真的變短命嗎?

在許多人的印象中,靠狩獵採集餬口的遠古人類可能到處奔波覓食,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;要面對野獸的襲擊,生病時又缺乏醫療,健康狀況一定比進入農業文明後來得差,也更短命。

然而,古代農民可能比狩獵採集維生的祖先更矮、更營養不足。在土耳其西部、巴爾幹半島、中東和北非等地區的考古研究中,曾將一萬五千年到一萬一千年以前,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狩獵採集者骨骸,和一萬到四千年以前的農民骨骸作比較,發現人類的身材矮了4到6公分;接下來的五千年裡又矮了7到8公分。直到最近兩百年由於科技進步、營養改善,人類才又逐漸長高。

在剛開始農耕的摸索階段,人們可能飽受營養不良所苦。從出土骨骸可看出,他們比狩獵採集者出現更多缺鐵性貧血、骨質疏鬆與長骨發育異常,平均壽命也更短。但這樣的結論不一定正確,也

可能是農耕社會比較能養活健康狀況不佳的人,而留下有疾病痕跡的遺骸。

即使如此,古代農民平均來說,還是可能比狩獵採集維生的祖先更不健康。因為這些到處獵食動物、採果子、摘野菇野菜、挖地下根莖來吃的遠古祖先,飲食非常多樣化,也含有大量粗纖維;然而人類進入農業時代後,飲食便常過度仰賴稻米、小麥等單一穀物,缺乏其他人體必要的維生素、礦物質。

除了營養不良,農耕社會也容易發生傳染病。當人類在農田旁定居、形成村落,排泄物堆積在附近,增加了人與糞便的接觸機會,糞便中的病菌與寄生蟲就容易在人類之間相互傳染。在定居環境下,人口密度增高,也提升傳染風險。相對的,從前的狩獵採集生活,由於人們四處移動,便減少了感染機率。

圖7-The Morbetto, or The Plague of Phrygia:馬爾坎托尼奧‧雷夢迪(Marcantonio Raimondi,1480-1534,義大利雕刻家)的版畫,創作於1515~1516年,描繪城市Pergamum遭瘟疫肆虐的慘況。跟據史詩《埃涅阿斯紀》的故事,特洛伊城被希臘人攻陷後,英雄埃涅阿斯與殘存的特洛伊人殖民克里特島,並建造一座名為Pergamum的城市,卻遭可怕的瘟疫襲擊,人們橫死街頭。最後他們在太陽神阿波羅的指引下,遷徙、佔領義大利,並成為羅馬人的祖先。農業開啟人類的定居生活,發展出人口密集的城市,卻也是瘟疫、傳染病的溫床。圖源:美國芝加哥美術館(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),https://www.artic.edu/artworks/61969/the-morbetto-or-the-plague-of-phrygia

與原始的自然環境相比,農田也更適合致病的寄生蟲生存。農業開墾破壞了原先複雜多樣的生態環境,並大量繁殖少數幾種作物與家畜,為寄生蟲提供高度集中的食物源;因為灌溉而蓄積淺水的農田,更是寄生蟲喜愛的環境

血吸蟲就是喜歡在田裡淺水游動的寄生蟲。牠們會寄生於涉水而過的農民,使宿主疲倦、虛弱,失去勞動力。早在西元前一千兩百年,古埃及農民就受此傳染病所苦;中國也曾發現一具約西元前二世紀埋葬的屍體,體內含有大量血吸蟲。即使到了現在,世界上仍有約一億人受血吸蟲病折磨。

不可諱言的,若直接下「古代農民比狩獵採集的祖先更短命」的結論,可能有些偏頗。畢竟留存至今與已發掘的考古材料有限,難以看見古代農民與狩獵採集者的生活全貌。但至少我們能省思,農業真的比較好嗎?印象中原始、野蠻、生活艱苦的狩獵採集者,會不會比我們還快樂?

至少在聖經裡,尚未墮落、還在伊甸園裡採果維生的亞當夏娃比我們快樂。他們不用辛苦種田、不用擔心傳染病,沒有憂愁與死亡,在神的愛裡,過著幸福的日子。

農業的本質:養活更多人,卻活得更糟

既然農耕讓我們更辛苦、更危險、更不健康,那我們的祖先為何捨棄狩獵採集,甘願花費大把心力種植作物?因為農業雖然拉低生活水平,卻能養活更多人。

一般狀況下,每平方公里的原始野外環境,約可供應一個狩獵採集者所需;但一平方公里的傳統農田,可養活五十個農民。在現代,全球平均每平方公里甚至養著三百人以上的人口!

大約西元前一萬三千年,人類還靠狩獵採集維生時,巴勒斯坦的耶律哥(Jericho)綠洲一帶,大概可養活上百人;但是約西元前八千五百年,這裡的人們種小麥維生時,人口成長到上千人。人類開始種植作物後,迎來人口的大幅增長。

圖8-小麥田:小麥的單位面積產量高,並且容易採收利用,約西元前8500年被人類馴化為作物。以物種繁衍的角度來看,小麥可說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植物,從一萬年前的不起眼野草,到現在佔據了全球約22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。(圖攝自台中市大雅區)

不過就如前面所講的,農耕帶來更多勞苦、暴力與傳染病。雖然種植作物帶來大量糧食,人口大幅增加,染病與營養不良的情形也比從前更嚴重。農業的本質是,養活更多人,卻以更糟的狀況活下去

農業帶來的人口爆炸,以物種繁衍的角度來看是好事。畢竟對一個物種來說,數量愈多代表演化愈成功、愈有優勢。然而一旦人口的增長超過環境負載力,那將是可怕的災難。

人口學家馬爾薩斯(Thomas Robert Malthus)在1798年發表的《人口的原理》中,悲觀的認為人口的生殖力遠超過土地的生產力。性愛、生殖是人類的本能,有著無限潛力,但糧食卻受土地報酬遞減律的限制,不能無限增加。當人口過多、糧食不足,將導致飢荒與戰爭。

圖9-城市圖:農業帶來定居與人口爆炸,進一步發展出城市。櫛比鱗次的房屋,聚集著數萬、數十萬甚至數百萬人口的城市風貌,是遠古狩獵採集者難以想像的。圖為從八卦山俯瞰的彰化市,這裡是彰化縣第一大城,聚集多達二十餘萬的人口。

中國在清朝乾隆時期以後,便由於人口爆炸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。當時耕地擴張幾乎已達極限,人們甚至開墾荒山曠野、河濱沙洲,不放過任何一寸土地,仍不足以應付人口的巨大增長。按照當時的農業生產力,每人平均要有四畝地,方可維持生計。但從下表可以看出,清代的人均土地從1722年的8.26畝,降到1822年1.7畝,已是不足以維持溫飽的程度

※1.本表參考資料:閻守誠,《中國人口史》(台北:文津出版社,1997),頁319-320。2.表中數字為概略估算,非準確數字。

由於中國的土地資源已不堪負荷,人們只好向外尋找新耕地。東南亞與台灣便在這樣的背景,吸引大批中國移民不顧艱辛與危險,渡海開墾

農業帶來的人口遽增現今仍持續。人類還在狩獵採集維生時,地球上可能只有約100萬人;而現今(截至2022年5月底)世界人口已高達79億人,足足翻了數千倍!

雖然二十世紀以來,由於農業科技進步,糧食產量尚能應付人口增長。但人們仍擔心,人口的持續暴增,在未來可能導致的生態災難、資源枯竭。

或許一開始採用農耕的人類,單純只是想:「我如果把植物帶回去種,等它們長成再採收,是不是就不用奔波覓食了?」然而,他無法預見經過許多世代之後,農業將帶來這麼多災難。等到人類發現時,人口已增加太多,無法用狩獵採集的方式餵飽每個人了。於是只好繼續努力耕田,無法自拔。

即使有族群不願農耕,當他們與農耕族群的競爭處於劣勢,便不得不跟著種田。他們的敵人雖然可能較瘦弱、營養不良,卻因農業的高生產力而有大量人口。就算是上百名強壯的狩獵採集者,面對上千名、甚至上萬名瘦弱的農民,仍是難以抵擋。為了生存,許多族群只好捨棄採集,擁抱農業。於是農業快速擴張,在西元一世紀時,全世界大多數人口已務農為生。

或許有人會說:「你怎能把農業形容成無法自拔的陷阱?更長遠來看,數千年後的現在,我們正因在農業基礎上,發展出繁榮的工商業,才造就現今的富裕社會。」

的確,我們也不該完全否定農業。如果人類沒有走入農業,不會發展出如此豐富的器物、制度、文字、思想等文化;也不會以農業為根基,進一步在工、商業發展,創造科技發達、物質生活富裕的現代社會。最重要的是,現今大量繁增的人口,已無法靠狩獵採集的方式養活了。

然而,我們不能因為現今安逸、富裕的生活,就忽略此前數千年,因農業導致的戰爭、疾病,及被奪走的大量生命。

人類以知識、智慧發明了農業,養活更多人,卻迎來更多的戰爭、傳染病、營養不良與人口爆炸。就如亞當夏娃吃了善惡知識樹的果子,得了知識,卻導致死亡與災難。

基督徒常說「要倚靠神,而不是倚仗自己的知識」。這句話不是說知識一定不好,而是不能只靠知識。若凡事順服神,就不會犯錯,在神的愛裡享受喜樂富足的生活;若背離神,依靠自己的知識,就要自己判斷事情如何做。如果做錯了,便得自行承擔苦果。

從人類步入農業社會的歷史來看,文明進展受許多因素影響,的確很難單純靠知識預測。發明農業的人們可能很聰明、很有知識,找到了不用四處覓食,也能餵飽肚子的方法。然而他們無法預見,捨棄採集、從事農耕的判斷,將為子孫帶來更多危險與疾病。

願我們以此為鑑,不被眼前近利與僵固知識所迷,培養更宏觀的視野,不陷入無法自拔的景況裡。

參考書目

(網路資料皆於2022年5月擷取,並附上網址。若資料來源網站因遷站、關閉、系統問題等原因導致連結失效,或因網頁資料異動而與本刊內容不符,敬請見諒。)


附錄:農業史小劇場──奴役人類的小麥王(點我讀故事)


追蹤我們: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本網站隨時更新與新增文章,並公告於Line官方帳號。只要加入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,有新文章時就能收到通知啦!

Line官方帳號:天地仁道(點我加入)


點我到《宗教裡的科學》目錄

點我回首頁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