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歡中華龍的基督徒

 喜歡中華龍的基督徒


撰文/愛主愛中華
(此文為「基督徒與中華文化」專欄文章)

「龍」是華人喜愛的神獸,是祥瑞、人才的象徵,文學上更有許多比喻。從小我就喜歡中華文化的龍,當時沒想太多,單純覺得龍形象威猛,還能騰雲駕霧、千變萬化,帥啊! 

但後來我成了基督徒,在教會裡說自己喜歡龍就有些尷尬了。因為根據聖經,龍是蛇、魔鬼的化身:「牠是那古蛇,名叫魔鬼,又叫撒但,是迷惑普天下的」(啟示錄十二章9節)。那麼這條龍,或說蛇,做過什麼事,讓基督徒厭惡呢?

根據聖經創世記,人類原是永生的,並被神安置在伊甸園享受園裡各式各樣的果樹。但神也告誡人類,唯有善惡知識樹的果子不可以吃,吃了必死,而蛇正是誘騙人類吃下善惡知識樹果子的罪魁禍首。牠告訴人:「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開了,你們便如神知道善惡。」然而吃善惡知識樹果子的含意,便是只仰賴自己的知識,背離「神」這生命的泉源,導致死亡。(故事記於創世記第三章)難怪蛇與其化身的龍,要被視為邪惡狡詐的惡魔了。

然而聖經或西方文化說的「龍」,和中華文化的「龍」,不但外型不同,起源也不同。

中華龍和聖經裡的龍不一樣

中華龍的形象宛如多種動物的集合體:駝頭、鹿角、兔眼、牛耳、蛇項、蜃腹、魚鱗、虎掌、鷹爪……等。有學者認為,龍身的多重動物組合,反映中國在部落林立的遠古時期,各個部落崇尚的動物圖騰各有不同,經過漫長歲月交戰、融合,最終匯集為龍圖騰。《史記.五帝本紀》便說黃帝打敗炎帝和蚩尤後,統一各部落符信,確立結盟。

因此在中華文化裡,龍並非惡魔的化身,而是不同部落、族群相互融合,兼容並蓄的展現。

正因聖經、西方文化的「龍」(dragon)和中華龍不一樣,因此最近中國積極要將中華龍的英文翻譯正名為loong,以免跟邪惡的dragon混淆。或許中華龍被誤會為惡魔是翻譯問題?

龍所代表的包容精神

龍本身已是多種動物的組合體,後又不斷吸收外來元素更加多元。如唐宋時期龍吸收了印度佛教中獅子的形象,頭更圓更豐滿,有獅鬣、獅鼻,更添威武。而隨佛教引進的,還有龍王、龍宮、龍女等傳說。

就如多元包容的龍一樣,中華文化的特色正是兼容並蓄。佛教初來中國時固受本土文化不少反彈,如唐代韓愈以捍衛儒家文化為由排斥佛教;然而隨著歷史演進,儒、佛、道逐漸相融,如元代劉謐在《三教平心論》提倡:「佛以治心,道以治身,儒以治世,不可偏廢」;明朝鸞門系統興起,宣導儒家思想,又祭祀佛、道神祇,是三教合一的體現。在多元包容的精神下,中國歷史上沒有出現單純因信仰不同,宗教間大規模的彼此屠殺。

我們基督徒也有類似多元包容的思想。使徒保羅在歌林多前書說:「就如身體是一個,卻有許多肢體,而且身體上一切的肢體雖多,仍是一個身體,基督也是這樣。」(歌林多前書十二章12節)當我們信入基督,不論我們的種族、國家、所屬教會為何,都是主裡的弟兄姐妹,彼此相調為一。

但令人嘆息的是,基督徒自相殘殺的慘酷歷史歷歷在目。講基督教的血淚史,許多人會想到羅馬帝國的迫害。但有學者統計,從基督被釘十字架開始,到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改信基督教,這三百多年間羅馬帝國處決的基督徒不超過幾千人;然而之後主張愛與憐憫的基督徒,僅僅因對信仰的詮釋有差異就彼此殘殺,死亡人數多達數百萬。

其中最惡名昭彰的當屬聖巴塞洛繆節慘案(St. Bartholomew’s Day Massacre)。1572年8月23日,法國天主教徒襲擊新教徒,短短一天內就有約五千到一萬名新教徒遭殺害,超過了整個羅馬帝國時期殺害的基督徒人數,這是何等諷刺!即使到今天,一樣是主裡的弟兄姊妹,不同教派、團體仍常彼此批評。我們何時才能在基督裡相調為一呢?

龍的進取與沉潛

龍的活動空間十分廣闊,如東漢《說文解字》說龍「春分而登天,秋分而潛淵」,上天潛淵無所畏懼,展現積極奮發的進取精神。

然而龍並非只會一味猛衝,也懂得沉潛。孔子在《易經》形容潛龍之德:「龍德而隱者也。不易乎世,不成乎名,遯世无悶,不見是而无悶。樂則行之,憂則違之,確乎其不可拔,潛龍也。」不隨便被世俗影響,不為名聲刻意做作,即使不被社會承認也不覺苦悶。當別人樂於接受,就推行自己的主張;當別人有疑慮,就先沉潛退避。這樣心志堅定又進退有度的人,就是潛龍啊!

當然作為基督徒,我們知道「龍」再怎麼美好,都不能頂替基督。但在信主、愛主的前提下,欣賞中華龍的藝術之美、學習龍文化的包容精神與進退之德,也無傷大雅。期許自己有中華龍的騰飛奮發之氣,包容萬物的心胸,以及堅定不移、進退有度的潛龍之德。

※本文引用的聖經版本為聖經恢復本。


參考資料

(來自網路的參考資料皆附網址連結,但若資料來源網站因遷站、關閉等原因,導致網址連結失效,敬請見諒。)


回「基督徒與中華文化」專欄目錄

點我回首頁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