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教裡的科學第6期:使徒保羅沒吃過糖?⸺談蔗糖的普及史

宗教裡的科學第6期:使徒保羅沒吃過糖?⸺談蔗糖的普及史


主題:基督教‧農業史‧蔗糖

點我看電子書(電子書閱讀時有如紙本書的翻頁效果,並多了註腳,方便查找資料來源)


※本文引用的聖經版本,為李常受弟兄、台灣福音書房主編的《聖經恢復本》。

著名的基督教傳道者保羅,雖然不是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,卻因宣揚福音不遺餘力,甚至向非猶太人傳道,被尊稱為「外邦人的使徒」。他曾鼓勵聖徒:「你們的言語總要帶著恩典,好像用鹽調合,就可知道你們應當怎樣回答各人。」(哥羅西書四章6節)大意是我們說的話要宣揚主的恩典,如同加了鹽的食物一般可口,令人聽得心悅誠服。

大家會不會好奇,為什麼以加鹽做比喻,而不是加糖呢?糖不也能使食物可口嗎?原因很簡單,使徒保羅吃過鹽,但恐怕沒嚐過糖,可能連「糖」是什麼東西也不知道!

《聖經》裡沒提到糖

要知道某歷史人物可能吃過或沒嚐過什麼食物,有個方法是查找他所在時代、地區的文獻記載。像保羅這樣的聖經人物,一個可行的方法是查考《聖經》。

在「網上聖經恢復本」網站搜尋關鍵字,可看出聖經提及哪些物產。「無花果」被提到57次(圖1),「麥子」有42次(圖2),聖經也常以這兩者做比喻,例如無花果樹比喻以色列國,麥子可比喻真信徒,可見它們是常見的物產。

圖1:「無花果」在聖經被提到57次。
圖2:「麥子」在聖經被提到42次。


然而輸入關鍵字「糖」搜尋,竟沒有任何結果(圖3)。《舊約聖經》這麼形容迦南地區的豐美:「那地有小麥、大麥、葡萄樹、無花果樹、石榴樹;那地有出油的橄欖樹,有蜜」(申命記八章8節),但沒有「糖」。可見「糖」在聖經故事所發源的地中海東岸地區,若不是沒有,便是極少見。

圖3:「糖」在聖經沒被提到。


蔗糖漫長的傳播歷程

要知道為什麼聖經成書時期的地中海地區沒有糖,就得看蔗糖漫長的傳播歷程。

作為蔗糖原料的甘蔗原產於新幾內亞與印度,創始佛教的釋迦,據說其家族就是以甘蔗做為徽章圖騰,也因此推測他們曾在喜馬拉雅山麓栽培甘蔗。

西元前一世紀左右,甘蔗傳入中國,直到兩百或三百年後中國人才開始懂得砂糖的精製技術。西元八世紀中期以後,伊斯蘭的大貿易交易圈逐漸形成,甘蔗的栽培也從印度轉移到了伊拉克,並經由賽普勒斯島傳至地中海沿岸。可見地中海沿岸的人認識蔗糖,至少已是西元八世紀以後的事,距離聖經成書的年代已晚了數百年。

或許有人會質疑,即使沒有甘蔗,地中海地區不是還有另一種適合製糖的溫帶作物—甜菜嗎?然而甜菜可以製糖,是十八世紀才由德國化學家馬格拉夫發現的。在此之前,砂糖的原料只能仰賴甘蔗。

在十八、十九世紀砂糖普及前,糖在許多地區都是奢侈品。中世紀的歐洲,十字軍東征時經由威尼斯傳來的砂糖,是當時極貴重的物品,並被當作藥品使用。在戰國時代的日本,糖也是稀世珍品。

漫畫《信長的主廚》有段劇情是這麼講的:在戰國亂世叱吒風雲的武將織田信長,意圖藉由更改年號,昭告天下天皇已承認他為日本統治者。因此,他必須拉攏位高權重的公卿山科言繼,幫他在朝廷說好話。用來拉攏山科言繼的東西,不是金銀財寶,也不是美女,而是甜點!在戰國時代的日本,蔗糖一年的進口量只有150公斤,是一般人難以品嘗的奢侈品,難怪山科言繼難以抗拒其誘惑了。

從珍稀奢侈品變成唾手可得的調味料

原本十分珍稀的砂糖,如何變成今日隨手可得的調味料呢?自從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以來,歐洲人開始了海外的大肆征服與經濟掠奪。他們發現中南美洲的氣候環境適合種植甘蔗,於是在當地建立大片蔗園與糖廠,蔗糖產量才開始暴增。

西元十七世紀荷蘭移民紛紛在南美東北部建造甘蔗的大農場,英國、法國也分別占領牙買加島、希斯盤紐拉島(現在的海地),設立大農場生產砂糖。西元十八世紀時,海地與牙買加島並列為砂糖最大產地。

西元十八世紀,隨著砂糖的生產量激增,原屬於奢侈品的砂糖變成了歐洲人的生活必需品。據說西元 1600 年時,平均一個英國人的砂糖消費量是400公克至500公克,十七世紀時約是2公斤,十八世紀時則增加至7公斤。換句話說,至少在歐洲,砂糖成了平民也能享用的甜味。

不過,蔗糖普及的代價,是黑奴的血汗。種甘蔗需要極龐大人力,而歐洲人的故鄉無法提供,於是從非洲引進黑奴填補人力缺口。不用說這些黑奴在甘蔗農場的工作多麼粗重嚴苛,單是將奴隸從非洲運至美洲,就是一段艱辛航程。

當時奴隸船的環境之惡劣,宛如屠宰場:每個奴隸獲分配的船上空間大約四平方英尺(1英尺約30.48公分),還不如一口棺材。他們不可能轉身或移動,以湯匙的姿勢,堆疊在自己一洼又一洼的糞尿當中。此外還有毒臭的腸胃病、被鐐銬割開而化膿的傷口,在如此噁心惡劣的環境不是只待幾分鐘幾小時,而是好幾星期。

在惡劣的衛生環境下,許多奴隸在登上陸地前便死於航程之中。據估計,從1519年到1860年代末奴隸貿易結束,約有950萬名非洲奴隸抵達美洲,而航程中的死亡率約為15%。以此推估,這段期間由非洲啟航的奴隸有上千萬人,而死於航程者超過百萬!

圖4:擠滿奴隸的船艙示意圖

吃越多糖的國家越先進?

雖然歐洲蔗糖普及化的背後是黑奴的斑斑血淚,但人類對甜味的貪婪追求,讓蔗糖風潮從歐洲傳到了亞洲。

日本自從19世紀明治維新後,努力追趕西方國家的現代化腳步。他們看見歐美國家佔有大片熱帶殖民地,建立起一座又一座的甘蔗農場,生產一噸又一噸的蔗糖,享受殖民地帶來的財富與甜味。於是在當時日本人眼中,「蔗糖」是權力、富庶與現代化的象徵。

1939-1940年日本的台灣殖民宣傳片《南進台灣》便宣稱,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,據說可以從砂糖消費率判斷。例如當時世界砂糖食用量最高的國家丹麥,平均每人一年食用 54 公斤,其次為美國及英國的 50 公斤。相較之下日本為13公斤,一次世界大戰前甚至只有 5 公斤。

因此當日本擁有台灣這塊適合種甘蔗的亞熱帶殖民地後,就積極設置蔗園、糖廠,視糖業為殖民台灣的重點產業。1938-1939年期全台產糖量達到1418731噸的空前紀錄,躍升為世界第四大產糖國,僅次印度、古巴與爪哇,砂糖外銷量則居全球第三。

然而輝煌成績的背後,卻存在殖民政府與資本家對蔗農的剝削。原先糖廠向蔗農收購甘蔗的價格由雙方洽談,再由政府許可決定,後來卻演變為糖廠單方面決定,再向政府報備即可。在政府撐腰下,糖廠掌握了價格決定權,為了自身利益當然一再壓低甘蔗收購價,損害蔗農收益。

糖廠除了掌控價格,也意圖支配土地,與軍警合作,強迫農民將土地賣給糖廠,甚至出現不願出賣田地的農民竟被警察拘留、毆打的情況。

現代糖業依然有黑暗面

現在,從非洲掠奪奴隸到美洲的黑奴貿易早已消失,台灣的糖業也脫離殖民剝削的色彩。但在中南美洲,殖民時期的糖業對當地的傷害依然存在。

雖然現代中南美的甘蔗農場已沒有黑奴,工作環境仍然惡劣。中美洲國家尼加拉瓜近20年來受原因未知的腎臟病影響,許多青年或中年男人死去,不少村落甚至成為「寡婦村」。死者多數是甘蔗田農工,專家推測超過攝氏40度的高溫工作環境,同時沒有足夠防護對抗田間使用的劇毒農藥是致病主因。許多蔗田農工家庭的小孩,即使父親、兄長死於腎病,長大後仍別無選擇的到甘蔗園工作,繼續暴露於熾熱的太陽、劇毒的農藥。

另一個中美洲國家貝里斯,糖尿病如瘟疫蔓延整個國度,許多人的病情嚴重到被迫截肢。

或許有人認為這是病患個人的飲食習慣所致,與糖業何干?然而,就是因為從前歐洲人建立大規模甘蔗連作的農業模式,破壞地力,難以種植蔬菜水果,當地居民才只能以澱粉類及高含糖量的甜食為主要食物,容易罹患糖尿病。

不能因為蔗糖在現今是唾手可得的產品,就理所當然的認為它們在古代也是隨處可見。在蔗糖普及的背後,是對黑奴的剝削、農工的血汗及環境的破壞。相信慈悲博愛的神,創造萬物、賜給我們甜蜜甘蔗之後,不希望人們壓榨他們視為低等的種族、階級,並心安理得的享受那甜蜜滋味。如《聖經·約翰一書》所說:「神既是這樣愛我們,我們也當彼此相愛。」(約翰一書四章11節)


參考書目

  • 網上聖經恢復本,http://www.recoveryversion.com.tw/Style0A/026/bible_menu.php
  • 宮崎正勝著,陳柏瑤譯,《你不可不知的世界飲食史》,新店:遠足文化,2013。
  • 曾琴蓮、李俊秀,《世界發明·發現大事典》,台北:牛頓出版,1999。
  • 威廉.伯恩斯坦(William J. Bernstein)著,潘勛譯,《貿易大歷史:貿易如何形塑世界,從石器時代到數位時代,跨越人類五千年的貿易之旅》,新北:大牌出版,2018。
  • 故事StoryStudio,蔡曉林2020/02/07〈糖吃越多國家越進步?臺灣的砂糖如何成就日本洋菓子〉,https://storystudio.tw/article/gushi/morinaga-and-meiji,資料擷取於2023/07/28。
  • 陳明言,《台灣的糖業》,新店:遠足文化,2007。
  • 洪長源,〈日治時期日本對台灣的經濟政策〉,《台灣二林蔗農事件專輯》,彰化二林:二林社區大學、社團法人彰化縣儒林社區文教協會,2018。
  • 中時新聞網,2017/03/20〈神秘怪病蔓延尼加拉瓜 大量年輕男子腎臟病亡〉,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hottopic/20170320001053-260803?chdtv,資料擷取於2023/07/31。
  • 有關人類學,2023/06/29〈讀《與糖同行》:行過死蔭之地,貝里斯甘蔗種植帶來糖尿病狂潮〉,關鍵評論網,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article/186907,資料擷取於2023/09/12。


(網路資料皆附上網址,若資料來源網站因遷站、關閉、系統問題等原因導致連結失效,或因網頁資料異動而與本刊內容不符,敬請見諒。)


追蹤我們: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本網站隨時更新與新增文章,並公告於Line官方帳號。只要加入我們的Line官方帳號,有新文章時就能收到通知啦!

Line官方帳號:天地仁道(點我加入)


點我到《宗教裡的科學》目錄

點我回首頁




留言